钢铁业:深度调整显韧性
Release time: 2025-03-20Read: 0

钢铁产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。近年来,钢铁需求下降、环境资源约束给钢铁行业带来较大挑战。2024年,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,我国建筑业用钢占比进一步下降至50%。与此同时,制造业钢铁需求保持增长,占比从2020年的42%提高到2024年的50%,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。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测算,2024年,汽车、家电行业钢材消费量分别同比增长1.8%、9.1%。

近年来,随着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,钢结构行业迎来较大发展空间,2023年,我国钢结构加工量为1.12亿吨,同比增长10.5%,约占粗钢产量的11%,占比逐年递增。展望2025年,钢铁消费需求减中有增、增中有质,不同品种需求将继续分化,其中,随着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显效,建筑用钢需求有望边际改善;制造业成为支撑钢材需求的主要动力,尤其是新能源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光伏产业等加快发展将拉动相应品种钢材需求。

2024年,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.05亿吨,同比下降1.7%,实现了产量下降的预期目标。同时,受有效需求不足等影响,2024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下降至8.92亿吨,较2020年的高点下降1.56亿吨。整体看,钢铁消费降幅大于产量降幅,市场供强需弱的态势未改。价格方面,2024年,中国钢材价格指数(CSPI)平均值为102.47点,同比下降8.39%。

面对新形势,一方面要坚定信心。另一方面要坚持稳健经营,实现更高效率、更高附加值、更优服务的高质量发展。

保持定力,严控产能。应采用市场化、法治化方式关闭产能入口、畅通退出渠道,解决好钢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问题。同时,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,引导企业推进品种结构调整,合理安排生产节奏,避免同质化和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。

布局海外,开拓市场。为应对部分下游行业需求下滑的情况,不少钢铁企业把握出口机会,开拓海外市场。2024年,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.11亿吨,同比增长22.7%。国际化是应对钢铁行业发展规律变化、适应低碳转型新趋势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