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,中国人造板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,在产业结构、市场供需、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与新趋势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
企业平均生产能力升至约每年每家 36700 立方米。就产业格局而言,广西拥有 1420 家企业,年生产能力约 7320 万立方米,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 33.1%,稳居全国首位;山东省有 1680 家企业,年生产能力约 5360 万立方米,占比 24.3%,位列第二;江苏省有 920 家企业,年生产能力约 2660 万立方米,占比 12.0%,排名第三。与此同时,胶合板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。全国有 497 家胶合板产品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超 10 万立方米,其中有 167 家大型生产企业及企业集团,合计年生产能力 3641 万立方米,约占总生产能力的 16.5%。
刨花板产业在 2024 年持续扩张,总生产能力进一步增长。尽管在此期间,由于行业投资过热,存在供求失衡的风险,但其市场份额仍因出色的环保性能而逐步扩大。虽然 2024 年底的相关数据尚未完全披露,但从往年发展趋势以及在建项目情况来看,刨花板生产能力极有可能超过 2023 年的 5269 万立方米 / 年。在生产技术方面,连续平压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,多层压机也在不断升级。例如,同步闭合装置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另一方面,纤维板产业呈现收缩态势。平均单线生产能力升至 15.8 万立方米 / 年。山东、广西、江苏在生产能力方面位居前三。不过,随着产业结构调整,其供应能力与消费需求正逐渐趋于基本平衡。
在市场供需方面,2024 年中国人造板总产量约 3.7124 亿立方米,总消费量约 3.581 亿立方米,行业总规模达 6500 亿元以上。在国内市场,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影响,与人造板关联紧密的建筑装饰、家具制造等下游行业需求波动明显。尤其在住宅装修领域,新房装修需求增速放缓,二手房、存量房翻新装修市场成为新增长点。以广西为例,由于楼市低迷,当地人造板行业效益大幅下滑。在过去两三个月的传统淡季,人造板整体出货量同比跌幅超 50%,建筑模板缩量幅度更是高达 70% 以上。但从长远来看,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,以及消费者对居住品质要求提升,人造板需求仍有一定增长潜力,且其与房地产市场周期性变化的关联度正逐渐减弱。
在国际市场,中国人造板出口面临诸多挑战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、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限制了出口额增长。不过,随着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深入推进,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,为人造板出口创造了新机遇。
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,对人造板环保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,低甲醛释放和无醛人造板产品的比例显著提升。企业通过改良胶粘剂配方、优化生产工艺,生产出符合更高环保标准的产品,部分高端产品已获得国际环保认证。
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,绿色环保与智能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,中国人造板行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